


按照管理学的定义,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把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但是激励策略的适用范围不仅仅限于个人,B2B市场中,对企业组织采取适当的激励策略也有助于实现整个价值链条的利益增值。
在供应链环境中,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效的运营需要上游供应企业和下游制造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和保证。作为供应链核心的的制造企业为保障其生产成本最小化、生产质量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往往会对上游的供应商采取激励策略,目的是让供应商能对其原材料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从而达到双赢。
我们的研究以国内输送带制造企业A公司为例,从“订单激励”、“价格激励”、“淘汰激励”和“声誉激励”等方面探讨如何激励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激励的作用效果。
A公司1997年成立于上海,是专业生产煤矿用阻燃抗静电输送带的外商合资企业,其总部位于英国,在世界的五大洲都开设了专业生产各种矿用输送带的工厂。2008年上半年起,A公司的生产部门发现其输送带产品的内在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调查显示,其产品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问题是由于受到多家原材料供应商供货质量不稳定的影响,造成了企业废品率和返工率的增加。与此同时,A公司的工程部门反映采购的零配件和外加工件到货率不及时,并且安装运行后使用寿命短,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行政部门也出现了对于劳防用品等供应商供货质量和服务的不满,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效率。A公司在处理供应商质量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供应商在“采购价格制定”、“采购订单分配”、“供应商选择和合作交流”方面对A公司不满。于是A公司从“订单激励”、“价格激励”、“淘汰激励”、和“声誉激励”角度制定了相关激励政策。
我们的研究发现,A公司制定的各项激励策略与供应商质量有很大的关联程度,据统计数据分析,供应商对订单激励策略的满意程度越高,供应产品的质量就越高;同样地,供应商对价格激励、淘汰激励和生意激励政策越满意,产品质量也越好。虽然各项激励政策对产品质量的提高都起到正面作用,但是每种策略对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研究分析得出,淘汰激励对于供应商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大,接下来依次是订单激励、价格激励和声誉激励。
本研究并没有到此终止,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还对A公司的激励政策提出了改善建议。这些改进建议同时也适用于面临相似处境的其他制造企业。
在订单激励方面,由于每个物料都会有两个以上供应商,A企业要慎重决定订单分配问题,通过激励使得供应商和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在价格激励方面,供应商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企业希望价格越低越好,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矛盾,A公司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需要把订单激励和价格激励结合起来,大订单低价格或者小订单高价格等,使得自身获利最大。在淘汰激励策略方面,A公司要注意策略的公平、公正性,最理想的状态是,让被淘汰的企业认识到自身不足并积极改正,存活的企业也能更加珍惜和积极维护客户关系。声誉激励对A公司而言是最低成本的激励方法,供应商也会对此充满感激,但是A公司需注意在此过程中要根据供应商的实际能力进行适当的宣传,不能夸大其词。
我们的研究成功地给生产制造企业在运营管理和供应链质量管理方面提供了一些启迪。不过,本文只对激励政策是否有效进行了研究,对于如何进行激励效果最大化和平衡多个供应商的激励策略还存在诸多疑问。希望研究进一步深入后,能给企业的管理操作带来更具体的启迪和指导。










